国家卫健委 | 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3-09-16 来源:健康中国 阅读量:

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促进的主要阵地,广大医务人员是健康促进的主力军。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9月15日在上海召开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的主题为:介绍推进医院健康促进,服务百姓健康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为了更好推动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更好建设健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

米锋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建成了国家科普专家库,出台了管理办法。专家们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参加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创作科普作品、参加“健康大家谈”直播活动等,做了大量科普工作。下一步将对专家库进行动态调整,持续充实力量,优化结构。目前,许多省份已经建成省级资源库,在制定入库标准、规范审核流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探索出不少做法,大大提升了群众获得权威科普信息的便捷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九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并鼓励医疗卫生行业与相关从业人员创作和发布更多更优质的健康科普作品”。

米锋还表示,近些年来一直在坚持选树卫生健康领域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他们做科普,引领更多的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年轻人,投身健康科普的行列。比如我们一个典型代表,已经90多岁的“时代楷模”骆抗先教授,他在75岁时开通博客为患者答疑解惑,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每年惠及几十万的患者。“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惠及更多人。我们的医疗机构要更好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更加积极发掘选树典型,多措并举鼓励他们成为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的先锋力量,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谢斌表示,健康促进对临床诊疗,既有减压的作用也有加分的作用,所谓减压就是健康促进能够使疾病预防关口前移。让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保健相关措施等,有助于科学防病、理性求医问药,可以缓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每天大量繁忙非常琐碎临床工作负荷方面的压力。


“加分”作用


一是提升服务覆盖面。一位医生半天如果看40个门诊病人,已是飞速了,但是一篇科普文章可惠及成千上万的患者。在有限的时空里,提高服务的可及性,科普加分的作用非常明显。

二是提升医生能力。医生既能通俗语言来讲清深奥医学理论,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还提升了沟通表达、综合判断、提升共情的能力,对医生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是改善医患关系。患者接受科普宣教后,对疾病有了理性认识,在就诊时和医生的沟通会更顺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就医的满意度。

对医务人员做好科普,谢斌有2点建议:

一要静得下心。术业有专攻,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专业积累。所以医生们一定要沉下心、静下心,在做好平时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去产出有质量、受欢迎的健康科普。

二要对得上号。医生要坚守“四要”和“四必须”。

“四要”:要基于医学发展趋势来提供新的知识;要基于卫生健康战略做好策划;要基于规划部署来有序开展健康科普;要基于人性和伦理不越矩、不犯规。

“四必须”:必须明确你的受众群体;必须选择传递形式;必须认真打磨科普内容;最后必须注意沟通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