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的健康指南】(30)粽子虽香,你吃对了吗?
美好期待即将到来
掐指一算
又到了一年一度
粽子大赏
一个胃
真的装不下
这么多新口味
更何况小小的粽子里
“装着大大的能量”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
特在假期到来前
送上“健康食粽指南”
吃粽子有讲究
吃粽子的方式有讲究!
因为天气炎热,很多人都习惯等粽子凉了再吃,甚至直接从冰箱里取出冷藏的粽子吃。实际上这些吃法并不可取,而且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最好的选择是:
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
吃粽子的时间有讲究!
早、晚餐不适合:早上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胃肠蠕动都要比白天慢得多。没有来得及消化的粽子如果停留在胃中过久,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可能导致曾有胃炎、食管炎、胃溃疡等消化疾病患者旧疾复发,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严重损害健康。
辅食不适合:粽子成分是主食,不少人把粽子当成饭后甜品或者辅食吃,这种做法是绝对错误的。如果吃粽子后,下餐可以适量减少饭量。
最好的选择是:
在两餐之间,或中餐吃!
囤粽子的日期有讲究!
不同粽子的原材料、制作工艺保质期各有区别。散装粽子常温下最多可保存两天,而真空包装的粽子存放时间可长达9个月。但事实上,放置的时间越长,粽子的营养成分流失也就越多。
最好的选择是:
趁粽子新鲜吃!
特殊人群如何吃粽子
特殊人群也是可以吃粽子的!
需要控 制血糖的人
人们在吃白粽时,往往喜欢蘸白糖或淋上蜂蜜,甜粽的馅料中一般也会有较多的糖。对于这两类粽子,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浅尝辄止就好。
另外,大家要注意,粽子本身就是主食,吃粽子的同时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的摄入量,或先吃些蔬菜、豆制品等食物,再吃粽子,尽量减少血糖大幅度波动,也可避免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
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
为了让咸粽更加鲜香,厂家在制作时会添加酱油、味精、盐等调味品,使小巧的粽子成了高脂肪、高盐、高热量食物。粽子里加了肥瘦相间的肉块或蛋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也会随之增加。
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吃咸粽时可以选择个头小一点的,或每次少吃一点。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糯米在放冷后会变硬用五谷杂粮和豆类制成的八宝粽更明显,所以粽子要趁热吃。加了油脂、肉块、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尤其要注意。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控制粽子的食用量,以免腹痛、恶心等症状加剧。
老人和婴儿
老人和婴幼儿不宜吃黏性大、不易嚼碎的食物,如粽子、汤圆、青团等,以免因呛咳引发窒息。3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在家长陪伴下少量进食糯米制品。
但是特殊人群、吃粽子一定要适量、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