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宁夏 > 新闻报道

专访自治区公共卫生专家: 三因素致疑似病例明显增加

发表时间:2020-02-05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阅读量:

随着疫情的发展,确诊患者、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人员的数字在不断上升。在有些地方,疑似病例增长的速度较快,密切接触者多。疑似病例是不是相当于“准确诊病例”?密接人员是不是都会被感染?当前,自治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要求各地各部门排查疑似病例、密切人员意义何在?针对这些问题,2月4日,自治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指挥部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保障组防控小组副组长、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处处长张波和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银豪接受了记者采访。

疑似病例增加主要原因:公众意识增强,排查更严谨

张银豪表示,最近,疑似病例明显增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国家诊疗方案变化了。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随后,诊疗方案不断修订,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第四版诊疗方案。根据最新版本诊疗方案,对疑似病例的定义已发生了变化。其中,第一版诊疗方案中,主要关注患者的流行病史,如患者发病前两周,是否有武汉的旅居史,或者与武汉的市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同时要求其临床表现符合4条特质:发热,有肺炎症状,早期白细胞增高或降低,经过3天规范治疗不见好转或病情反而加重。这几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做出疑似病例的诊断。而根据最新的版本,按照流行病学史,除了武汉,在一些发生聚集性病例的地方也纳入其中。关于临床发病的表现,由过去的4条症状改为3条,即:流行病学史的任意一条,符合临床表现中的发热,肺炎影像学特征就能确定是疑似病例了。

二是对疑似病例的排查更谨慎,管理更严格。根据目前排查情况来看,有些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非常明确,且跟已确诊的病例有高度关联。但有些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为阴性的,却又有临床症状,目前这种病人仍然作为疑似病例进行治疗。三是随着疫情的进展,大家发现、报告病例的意识增强了。特别是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可疑患者,及时上报。以上三个原因导致了目前疑似病例比前段时间明显增多。

“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我区报告的疑似病例数据会是动态的变化,会增加也会减少,这个数据会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医疗机构会对疑似病例进行规范管理,疾控机构会及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样品采集,并及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请公众放心。”张银豪说。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早发现、早管理、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张波表示,在整个疾病的防控过程中,流行病学调查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环节,也是核心环节。“我们需要解决几个核心问题:传染的病原体从哪来,在哪里,到哪儿去,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等等,而在整个疾病防控中,对每一个病例或个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素材。在积攒了大量数据后,我们就可以分析出疾病的基本特征和流行病学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

张波表示,当前,疾控部门大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具体过程上来说,分为两大块内容:一方面是对个案的调查,即对确诊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让专家从中获悉,哪类人群更易发病,什么年龄、什么性别、在什么地区更容易发病等等。另一方面,是对于这些患者潜伏期内接触过什么人、到过什么地方等方面的调查,这些可以帮助专家分析研判,下一步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张波表示,除此之外,疾控部门还对聚集性病例进行了调查。在出现聚集性病例时,不仅要对所有的个体做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外,还要对患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来分析确认聚集性病例发生的条件,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据张波介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每个阶段的防控重点各不相同。前期,我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重点以防止输入型病例为主,现在既要防止输入,又要防止扩散。从目前确诊病例情况来看,我区出现的输入型病例和本土病例各占一半。从疫情发展趋势上来看,输入型病例数目正在下降,本土病例逐渐增加。目前,疾控部门将加大对现有的可能存在的密接人员的管理,及早发现和识别密接者,尽快切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