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堂】家庭常用中药材如何妥善保存?
国人素有进补养生的习惯,不少人家里或多或少会备些中药材或中药饮片,若是不能够合理保存会造成潮湿、变质,进而影响药效。那么,中药饮片、中药材在家中怎么保存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中药材的保存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保存方法逐个看
枸杞子
枸杞子中的成分糖类比较多,很容易吸收潮气、发霉、被虫蛀,甚至变色,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保存方法。可将枸杞子用乙醇喷雾拌匀,然后用塑料袋装好,封口存放,随用随取。或将枸杞子放冰箱中0~4℃保存。
天麻
易生虫、霉变,应贮存在密闭、干燥的容器内。每年虫蛀季节前(3~4月),应取出反复暴晒。
麦冬
含有黏性糖质,易吸潮泛油,应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冷藏避光保存。
参类药材
参类药材包括野山参、红参、糖参、生晒参、西洋参等,因含有较多的糖类、黏液质和挥发油,容易出现受潮、泛油、发霉、虫蛀等现象。对确已干透的参,可用塑料袋密封,置阴凉处保存即可。
菊花、金银花等花类药材花类药材中发油类的成分比较高,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色、生虫。长时间保存,要贮存在密闭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避光处。
鹿茸
放在通风的地方,然后用布包一些花椒放在旁边。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度的白酒密封贮存。
虫草
如果量很少,储藏时间短,只需将其与花椒放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置于冰箱中冷藏。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度左右的白酒密封贮存。
中药材合理贮藏可以这样做
保持干燥
中药材的含水量超过15%时,容易发生虫害、霉变等变质,故对含水量高的药材,要借高温、太阳、风、石灰干燥剂等力量,选用晒、晾、烘、微波、远红外线照射等方法,将含水量降到15%以下。
目前,降低中药材含水量最常用方法是:把药材摊在席子上,摆在太阳下晒。如果条件允许,可用架子把草席架空。对于一些含水分或淀粉较多的药材,如贝母、百合、延胡索等,应先用开水烫煮或蒸,再在太阳下晒。有些药材不耐久晒,如麻黄,久晒后有效成分的含量会减少,应放在通风的室内或棚下阴干。此外,有些高价药材容易生虫、发霉,如人参等,应密封保存,用石灰保持药材干燥。
值得注意的是,药材在干燥前都要充分散开,使其干燥均匀,避免局部含水量超标发生霉变。同时为了保持药材的纯净度,干燥室应清洁通风,干燥器械要干净无污染。
低温避光
霉菌和害虫在10℃以下不易生长,且泛油、溶化、粘连、气味散失、腐烂等药材的变质反应在低温时也不易发生,所以将药材放在阴凉干燥处(如冰箱内),有利于保存其有效成分。
像花叶类在光照时容易起变化的药材,应贮藏在暗处及陶瓷容器、有色玻璃瓶中,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分类并密封存放
根据药材特点分类保管,如瓜萎等肉质、甜香的药材易生虫,应放在熏库;远志、半夏等易霉变,应注意通风、日晒。另外,剧毒药材应贴上醒目的标签,专人保管,防止误用中毒。
种子类药材,如白扁豆、麦芽、薏苡仁等,密封保存可防止老鼠撕咬。容易风化的药材,如芒硝等和容易挥发的药材,如冰片,密闭保存可避免有效成分丢失。密封时,将药品放在干净的玻璃瓶中,盖严瓶盖,用蜡转圈滴在瓶口处封严就行了。另外,陶瓷罐、真空袋也是不错的密封容器。
合藏防虫蛀
将花椒与有腥味的动物类药材,如鹿茸、地龙等一起存放,可防止动物类药材虫蛀变质。将泽泻与丹皮放在一处,泽泻不易虫蛀,丹皮不易变质。
松萝菊花茶养肝降压
春季气温多变,对高血压患者,尤其对中老年患者来说是一个考验。在此推荐一款松萝菊花茶,适合经常服用。
将松萝3克切碎,与菊花10克、茶叶3克同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即可,代茶饮。松萝又叫龙须草、金钱草,有祛痰止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止血调经、驱虫的作用。菊花具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对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头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此茶甘凉微苦、清香四溢,连续服用有清肝明目、散热降压等作用。
蚕砂生姜茶和胃化湿
近段时间,门诊里的时令型病人很多,尤其是胃肠炎或胃肠型感冒患者,主要症状为胃肠炎、胃脘痛、恶寒等。平时,肠胃不好的人,可以喝点蚕砂生姜茶。蚕砂是家蚕的干燥粪便,有祛风燥湿、和胃化浊的功效,对风湿困脾导致的胃痛、吐泻有很好的防治功效。具体做法:取蚕砂3克、连皮生姜3片,加沸水500毫升冲泡,每天一次。该茶对慢性胃炎、胃动力不足的人士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聚餐后可加紫苏叶3克一起冲泡,对防治食滞胃肠很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