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宁夏 > 专家访谈

冬病夏治——三伏调理正当时

发表时间:2021-07-30 来源:国医堂 阅读量: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夏日阳气正旺之时,亦是人体气血运行最为旺盛之际,在特定穴位贴敷药物,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来临时再发作,此谓“冬病夏治”。

银川市中医医院开展“冬病夏治”已多年,今年,银川市中医医院将有针灸康复科、治未病中心、内分泌科、妇科、儿科等多科室同时参与。

1、针灸康复科:经络开穴疗法

针灸康复科根据北方地域特点和居民体质特点,开创了夏至、冬至来临时经络开穴疗法,在特定节气采用助阳通经药物,经穴位给药激活穴位、疏通经络。

适应症状

中医辨证以元气不足,阳虚,气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咳喘类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的人群。

疼痛类疾病:风湿、类风湿病、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

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

亚健康人群:易感冒、睡眠障碍、易疲劳、精神状态差等各类免疫力低下人群。

男性病: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

2、治未病中心:三伏贴配合扶阳罐

治未病中心今年在三伏贴的基础上联合扶阳罐治疗。扶阳罐具有排毒祛瘀、驱寒祛湿、宣通经络、温补虚损等功效。扶阳罐联合三伏贴可以补益人体的阳气,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加三伏贴的疗效。

适应症状

根据个人体质情况,如气虚质、阳虚质等选择相应穴位进行贴敷。

亚健康人群:易感冒、失眠、慢性疲劳综合症等。咳喘类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炎,咽炎等。疼痛类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等。

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腹泻、消化不良等。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男性病: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

3、内分泌科:三伏贴配合三伏灸

今年的冬病夏治,内分泌科在三伏贴组方的基础上,特增加“三伏督脉灸”治疗,在盛夏时节艾灸督脉,起到更好的温阳补气,驱寒除湿的效果。

适应症状

内分泌代谢性类疾病:脾肾阳虚兼有痰瘀为主要症型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脂血症、甲状腺炎,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咳喘类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鼻炎、咽炎。

疼痛类疾病:风湿、类风湿病,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

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附件炎。亚健康人群:易感冒、睡眠障碍、易疲劳、精神状态差等各类免疫力低下人群。

男性病: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

4、妇科:三伏贴联合督灸治疗“宫寒”

妇科今夏开展“三伏贴”联合“督灸”治疗“宫寒”。三伏酷暑,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息直达病处,调整人体阴阳。

“督灸”是一种在人体从大椎穴到腰阳关整个背部督脉上施以隔姜灸的一种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督灸可以益肾通督、温阳散寒、破瘀散结、通痹止痛。治疗“宫寒”所致疾病。

适应症状

小腹冷、腰冷者;月经紊乱;小腹疼痛、痛经;不孕、宫腔粘连、输卵管不通;流产后、复发性流产、反复IVF-ET失败;慢性盆腔炎;产后腰痛、关节痛;更年期脾肾阳虚型;孕前调理;体虚乏力、情绪低落等亚健康状态。

特别注意事项

未避孕患者、妊娠患者禁止贴敷及督灸;或遵医嘱;有感冒发烧的患者暂缓;贴敷及督灸期间忌吃冷食、冷饮。治疗期间不妨碍其他药物的正常使用。

5、儿科:小儿“三伏贴”

目前银川市中医医院小儿“三伏贴”共有三种剂型,分别为呼吸贴、消化贴和遗尿贴。

适应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体虚易感冒等。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病、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厌食、便秘等。

其他:小儿遗尿、免疫力低下等多种小儿慢性疾病及小儿虚弱等症。

小儿“三伏贴”特别注意事项

小儿“三伏贴”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

首次贴敷应密切观察宝宝局部皮肤反映情况,出现轻度痒感,属正常反应,若皮肤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现象,应揭掉药贴。

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宝宝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宝宝的体质和耐受能力,宝宝如感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家长可自行取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可以继续贴敷,以便巩固或提高疗效。

关于“三伏贴”的贴敷注意事项”三伏贴”并非适用所有人群,它仅适用于寒虚体质的人,对于某些阴虚内热、湿热的人群,不但没有效果还有可能造成伤害。因此,不可私自贴“三伏贴”,应当于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贴敷。

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4小时,儿童及体质敏感者应酌情减少时间。贴敷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着凉;应当注意着装,尽量穿深色衣物,防止药膏污损衣物;贴敷或督灸后如果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或皮肤破溃等,应及时取下穴贴,症状不缓解请及时就诊;取下敷贴膏后,可用清水冲洗局部,不要搔抓,不要使用护肤用品。

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牛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贴敷完24小时内不能洗澡,对残留在皮肤的膏药等,不宜用肥皂等清洗,可用纸巾或干净湿布擦洗即可。

如局部起疱,属正常反应,保持干燥,或局部涂抹紫药水,防止渗出。如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渗出,可用消毒后针刺挑破,消毒棉球吸干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等,及时到专科医院寻求救治。(银川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