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继承工作在宁夏启动
薪火相传育桃李。6月28日下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在宁夏正式启动,16名老中医药专家将担任指导老师,与32名继承人正式拜师,确定了师徒关系,为宁夏培养中医药后备人才。
当日,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启动会议在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举行。
会上宣读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继承人名单,其中,高如宏、朱西杰、李培润、童安荣、齐玉珍、常红卫、武永利、马玉宝、党毓起、杨东、刘建平、贾孟辉、杨仓良、孙健、吴少东、韩继忠16人为宁夏第七批师承工作指导老师。
据了解,199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人事部和卫生部联合启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该项目定位于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为其培养继承人。项目确定的指导老师均为主任医师、主任药师,从事中医临床、中药实践工作30年以上,继承人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通过为期3年的跟师学习,培养一批继承掌握发扬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人。在继承工作的示范引领下,全国26个省(区、市)开展了省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
近年来,宁夏持续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截至目前已经顺利完成6批,遴选指导老师40名,培养出中医药继承人80名。在继承工作推动下,老中医药专家们将积累一生的学术经验传授给“徒弟”,继承人的中医药技术、综合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大部分继承人成长为宁夏中医药专家,部分医师已成为名医大家,切实推动了宁夏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创新和健康向好发展。
当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到会指导工作,对带教单位、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继承人提了明确要求。会议要求,各师承单位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强化落实考核措施办法,使师承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结合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形式开展好师承教学工作,同时要注重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为宁夏持续培养医德高尚、技术过硬、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后备人才。(宁夏日报记者 尚陵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