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组团式”帮扶赋能医疗振兴——红寺堡区人民医院的“造血式”帮扶实践

发表时间:2025-11-27 来源:红寺堡区人民医院 阅读量:

案例摘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依托组团式帮扶,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为核心,通过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管理改革等举措,实现医疗服务能力与群众就医体验双提升。20251-10,人民医院门急诊服务233056人次,同比增长11.13%,手术4384台次,同比增长20.74%,走出了一条医疗帮扶的典型路径。

案例正文:

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成立于20059月,20088月正式运营,是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通过组团式帮扶,推行人才-技术-管理三位一体的提升机制,实现资源精准对接,既能快速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又能培育本土医疗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健康保障。

一、多维育才,输血+造血培养本土人才

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机制构建人才培育体系一方面引智通过建立中医科、放射科2个名医工作室、挂牌成立援宁专家流动工作点,引进中医、放射心血管内科、肝胆外科等专业专家30余名,通过候鸟服务方式开展坐诊、手术、带教,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另一方面育才通过师带徒培养23名本土技术骨干,选派44名业务骨干赴三级医院进修,实现外部智力输入+内部能力造血双轮驱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二、专科强基,内联+外拓提升诊疗能力

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为基础拓展专科能力,巩固7个区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025年申报新技术新项目57项。借助闽宁资金385万元实施组团式帮扶医疗能力提升项目,采购数字胃肠镜等设备,提升消化、泌尿外科救治水平;持续推广便民服务,实施惠眼行动,截至目前,完成白内障免费治疗195人次,累计成功治疗795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启动113工程名医下基层项目,计划投入100万元开展三、四级手术300台,截至目前,累计开展326,使用资金999500元,涵盖关节置换、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等复杂术式,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技术。同时,依托帮扶专家力量细化专科设置,推动肿瘤防治、健康管理等新学科建设,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

三、改革增效,医改+精管破解就医痛点

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先住院后付费”“一站式结算”“DIP支付结余基金)与医院精细化管理(医保奖惩、诊疗规范)双措并举,2025年门急诊次均费用4.1%、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38%,实现基金增效、管理提能、患者减负三方共赢。依托远程诊疗系统,开展远程影像诊断13545例、远程心电诊断14852例,让群众享受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便捷服务

四、管理提质,软件+硬件提升管理水平

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修订器械管理、人事管理等制度,建立医疗质控考核机制,通过专家月度考核、行政查房等方式,推动病历归档率、病案书写质量显著提升。优化患者服务中心功能,提供标本取送、陪同检查等10余项便民服务;推进PACS及健康管理系统升级,上线传染病监测与妇幼专科电子病历系统,优化了数据处理流程,提高了反馈结果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五、协作共赢,常态+长效确保帮扶成效

近年来,红寺堡区人民医院通过组团式帮扶实现三个转变输血式”“帮扶式”“造血式发展转变,从单一技术支援向学科体系建设转变,从单点帮扶向资源共享转变。未来,区将进一步拓展五个县区帮扶资源共享模式,持续深化组团式帮扶,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广泛惠及基层群众,为乡村振兴筑牢健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