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自治区人民医院“大白”们的这些瞬间令人动容!
“奶奶,我们陪您过生日。”
“丫头,我看不清你的脸,但是能感觉出,你像我闺女。”
在宁夏和湖北,这样暖心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一个多月来,自治区人民医院3400多名白衣天使们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给病患和家属带来希望,用逆行的身影素描出一幅幅战役英雄的群像。
“逆风”留守,他们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连轴转40多天,她瘦了10斤、白了头发
一个多月前,记者曾采访过该院呼吸科主任耑冰。3月2日再见她时,消瘦的面容、肿胀的黑眼圈、染过的头发下“蹿”出的层层白发,耑冰巨大的变化让记者心里紧了一下、有点疼。
对于新冠肺炎的救治,呼吸科医生无疑是主力军。然而,疫情发生后不久,耑冰就感冒了。心急如焚的她一心想着早日上战场,感冒却迟迟不见好。无奈之下,她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加大药物用量!
从医多年的耑冰深知,加大药量给身体带来的危害,但为了早日上战场,她别无选择。两天后,耑冰奇迹般地出现在办公室,但是因用药过量,加之疲劳所致的抵抗力下降,她患上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也就是从那天起,耑冰拖着生病的身体,坚持奋战在一线。作为医院专家组副组长,她忙碌地奔波在发热门诊、感染疾病科、普通病房及其他院区之间,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一袭白衣,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一个人不顾生死?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我们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我们是医生,守护健康、抢救生命是天职。”耑冰说。
疫情发生以来,该院对照国家卫健委、自治区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梳理防控救治环节,研究制定了20余个内部工作流程,组建多学科专家诊疗组。借助于科学、规范的治疗流程,该院专家组累计会诊病例达400余例。
——这些“战士”不简单
3月1日下午,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给人带来丝丝寒意。
扫码登记、询问病史、分类指引就诊、进楼再次测量体温……该院门诊楼预检分诊处,护士张静芳指引患者完成预检流程。
这样的动作,张静芳每天要重复上百遍,以至于嗓子沙哑、抬不起胳膊。
半年前,张静芳在运送患者途中不慎将左腿韧带断裂,左腿留下不能久站的后遗症。在预检分诊处工作40多天来,她每天要长时间站立10个小时,时间久了,肿胀的左腿无法站立,张静芳只得换用右腿支撑整个身体。
“最大的困难就是冷,取暖基本靠走,夜间面罩上甚至结出一层冰。”该院门诊办护士长王艳莉介绍,接诊量最多的时候,她们每天接诊1800人次。担心护士们身体吃不消,她曾提出每人可以调休半天的建议,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人向她请假。
守好预检分诊,也就是守好防控第一关。
该院设立预检分诊以来,及时修订完善预检分诊流程和路径,制作下发预检分诊卡、住院陪护证和员工通道通行证,同时要求患者填写《无隐瞒“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就诊承诺书》,确保既“稳”又“治”、既“看”又“防”,把好安全筛查第一关。
——“奶奶,我们陪您过生日!”
2月23日,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孙燕燕和2名医护人员为一位74岁的老奶奶过了一次难忘的生日。
“奶奶,许个愿吧!”
“丫头,我希望你们平平安安,好人有好报。”
这位善良的老人在医院已经留院观察8天,尽管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由于老人是密切接触者,且肺部有炎症,需要继续住院治疗。
8天里,孙燕燕和同事悉心照顾老人,给老人喂饭、清理排泄物、陪她聊天。得知老人还有个独居在家的孙子,孙燕燕添加老人孙子的微信,不时向老人汇报家里的情况。
医护人员的事无巨细、精心照料,老人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丫头,你到底长啥样?”“出院的时候让我看看你的脸吧?等疫情过了,我来看你,给你包饺子。”
“在一个密闭、陌生的环境中,患者会孤单、焦虑,除了诊疗,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多一分关心,用爱暖心。”孙燕燕说。
关键时刻,他们战斗在疫情最前线
“我有抗击非典的经验,我上!”“我是党员,我来!”“我没结婚,我去!”……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打响以来,一大批医护人员提交了请战书,要求支援前线。
截至目前,自治区人民医院累计派出4批精锐力量支援武汉和襄阳;同时选派44名医护人员到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银川市临时急救医院、海原县集中隔离点,与其他医护人员一同抗击疫情。
——与老兵约定,疫情过后到武汉看樱花
支援襄阳市保康县人民医院期间,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马云涛交了不少朋友。
马云涛至今仍无法忘记初次见面时,刘卫国(化名)充满希冀的目光。那是刘卫国住进医院的第一天,得知院里来了宁夏支援湖北医疗队,特意找到马云涛:“听说你们是国家派来的,我们一家把命交给你啦!”
与刘卫国一同住院的还有他的弟弟、侄媳妇、外甥女、侄女。一家五口人同时患有新冠肺炎,给马云涛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过度担心病情,刘卫国一度出现失眠的情况,甚至建议马云涛用网络上推荐的药物给自己治疗。
“我们不光要治病,还要治人。”在调整治疗方案的同时,马云涛及时对刘卫国进行心理干预,帮他缓解心理压力。
有一天,马云涛和刘卫国闲聊时得知刘卫国曾当过兵上过战场。
“您上过战场,这次也一定能打赢病魔。”“你们也是‘战士’,只是咱们经历的战场不同。”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好朋友,刘卫国还帮助马云涛翻译方言,一起安慰其他患者。
——90度的弯腰姿势,她每天坚持三四个小时
在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急诊ICU,每天都能看到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雪的身影。
长期穿防护服,雾气挡住了视线,给抽血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平均算下来,张雪每天要保持90度的弯腰姿势三四个小时,经常累得回到宿舍顾不上洗漱,倒头就睡。
因为每天长时间穿纸尿裤,张雪出现了严重的尿布疹,频繁的走动让她出疹的部位疼痒难忍。
一天,张雪早起喝了半碗粥,到病区不久,尿液混杂着血水顺着腿部流进她的鞋里,靴子也开始打滑。同事劝她出去换一套防护服,为了避免浪费一次性的防护服,张雪硬是咬牙坚持到下一班的同事来换班。
但是这些事,她都“瞒”家人。“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不能让爸妈和一双儿女跟着担心。”
——科学饮食助力康复,她是73名确诊患者的营养师
入驻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以来,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赵茜身兼内分泌医生和临床营养师两重身份。
每天,赵茜要将经过精心测算的配方交给医院的后厨,通过科学合理配比餐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
几天前,一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吃不下饭,急坏了诊疗组的专家们。赵茜根据患者的情况,按照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以及适当提高脂肪供热比的配餐原则,为患者调整治疗饮食,并配以口服营养剂。渐渐地,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开始正常进食。
在赵茜接触的患者中,有的因为心理压力大,拒绝监测血糖;也有的缺乏糖尿病饮食知识,随意饮食,造成血糖大幅波动。她主动申请进重症病房查房,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交流,做饮食健康教育,此外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掌握病情变化。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在这场战疫中,他们临危不惧、恪尽职守,保卫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诠释了新时代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