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民医院科学调配三大资源 确保发挥 最大战“疫”效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自治区人民医院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成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调度办公室,科学调配医院人力、设备、物资三大资源,确保发挥战“疫”资源最大效益。
调配人力资源。针对防疫一线压力大、人员紧张的实际情况,全院职工于大年初二全体返岗上班。结合各学科工作强度和岗位特点,分别从内分泌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骨科、普通外科等住院病人少、工作相对轻松的科室抽调人员,补充预检分诊人员356人,补充发热门诊146人,补充感染性疾病科67人,保障了防疫一线的人员力量。制定应急防控设备综合保障方案,对18名临床工程师进行编组,包片负责各院区一线设备保障工作。
统筹设备资源。建立疫情防控设备台账和动态调配工作机制,应急调配设备71台件,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设备支撑。其中,为5个院区调配安装红外体温成像监测设备7台,显著提高预检分诊效率;为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调配空气消毒机14台、床单位消毒机4台、紫外线消毒车3辆,有效加强了院内感染防护;为隔离病房配置洁净屏10台、无创转运和有创呼吸机8台、监护仪7台、高流量氧疗仪1台,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救治;增配全自动血沉仪3台、便携式氧饱和度检测仪10台、电子血压计4台,保障了隔离留观病人的有效治疗。
筹集紧缺物资。针对防控物资极缺实际,采取集中管理、统一调配、领用审核、使用监管,倾向一线岗位等措施。一是争取各种资源,应急采购防护物资21万件,消毒剂400件,后勤物资1.4万件。针对物流停运情况,安排救护车主动赴河南2次拉回了部分紧缺物资。二是制定不同区域、不同岗位的差异化防护标准,建立防护用品申领、使用核查机制,对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三是缩短发货周期、减少单次发货量,严格依据排班表据实发放物资。缓解了防护物资紧缺的局面,保证合理有效使用,避免防护过度造成浪费,保障了医院疫情防控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