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全“兵种”作战 多“角色”堵疫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灵武市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灵武市充分发挥卫健系统资源优势,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战“疫”责任,自1月下旬以来,全市1200多名医务工作者全员上岗,全“兵种”作战,多“角色”堵疫,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己任,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守住“三个不发生”底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遏制疫情蔓延。
一是做设卡防控靠前的“哨点兵”。先后安排135名医护人协助41个检查站点,做好过往人员体温、健康监测、询问登记,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查。他们就是防控一线的“疾先锋”
二是做入户排查的“排头兵”。安排290名医护人员组建入户排查工作小组,配合乡镇、街道普查工作组完成普查登记工作。郝家桥镇王家嘴村村医和苗手绘“居民信息普查图”,让全村822户居民的居住情况一目了然,成为村组排查工作的指路明灯!
三是做重点人群的“运输兵”。针对检查站摸排出的重点疫区来(返)灵人员,24小时救护车待命,专程接送排查超过37.3℃的发热病人,防止重点人群随意行动发生疫情。他们是司机、是医生、更是党员。
四是做分析研判的“流调兵”。市疾控中心组建5支专业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在公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追踪溯源,确保迅速完成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为进一步疫情处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成为疫情防控构建坚实的“防火墙”,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五是做集中隔离的“勤务兵”。从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农场医院抽调50多名医护人员驻6个集中隔离观察点开展防控治理工作,从进门测温、询问登记、看护入住、随访管理、心理疏导等工作,全程参与其中,既是看护随访的医生,又是嘘寒问暖的暖心人,又是集中隔离的守门人,“多角色”服务,没有出现一例发热患者漏诊、漏检。不忘入党宣誓时高高举起的右拳,不负入职工作时南丁格尔的誓言,责任在肩,以实干筑牢疫情防控墙。
六是做居家隔离的“侦查兵”。239名医护人员严格履行“四包一”“四项服务”居家隔离和后勤服务工作机制,每天入户测温2次,知冷暖、问需求、查体温、解疑惑,坚持14天28次的入户,与每一个家庭成为朋友,密切关注居家隔离对象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是首要大事,我们无怨无悔!”
七是做随访核查的“卫生兵”。针对全市100多家药店销售药品登记情况,先由社区(村)干部进行初步核查,对有发热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疑似人员,由一群走街串巷敲门入户的村医,社区医生,挨门逐户进行入户排查,落实“五早”措施,及时掌握重点人群动态。
八是做驰援前线的“战疫兵”。抽调医护人员50多人负责河东机场、火车站、高铁站等三站一场及重点路段检查点过往车辆和人员的监测;抽调5名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团队到银川市临时急救中心开展支援工作,她们是“逆行”的白衣战士;在全市医疗卫生系统选派优秀医护工作者13名,经过严格培训、筛选,做好随时驰援武汉疫情防控工作的预备工作,他们共同发声:我们准备好了,有需要,随时到。
九是做救死扶伤的“医疗兵”。市人民医院腾笼换鸟敢担当,做为临时发热专科医院使用;市中医院、妇计中心全力保障群众市级日常诊疗需求;市委、市政府5天内设置完成中医院改扩建综合业务大楼改造,交付市人民医院统筹使用,共计设置发热患者隔离床位150张,对全市各类发热患者进行严格筛查,集中留观收治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集中优势资源,做到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隔必隔,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
十是做重点场所消毒防疫的“排雷兵”。针对不同场所组织制定了消毒液配制规范和使用方法;积极向各级乡镇、部门调配发放含氯消毒液原液;组织举办消毒技术培训班4期;开展了特定场所、密切接触者居住环境消毒指导和消杀工作;先后多次深入医院、疫点、小区、商超等重点场所消杀;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最美负重前行者”!
十一是当好信息数据推送的“通讯兵”。整合市、乡(街道)、村(社区)三级信息资源,结合设卡堵疫、后勤保障、疫情普查、维稳处突、隔离观察等10个工作小组,形成覆盖医疗卫生、交通、公安等数据网络,建立24小时疫情值班接听机制,及时、准确掌握全市疫情动态,及时推送工作信息动态80多篇。他们是默默无闻的螺丝钉。
十二是做人民群众的“后勤兵”。严格执行自治区医保局和自治区财政厅要求,对全市发热就诊患者全部实行免费政策,预拨医保资金,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及群众就医。为了缓解医院就诊压力和交叉感染风险,借助线上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远程战“疫”,为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十三是做技术指导的“稽查兵”。由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组长及分管局长双牵头,带领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对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实时开展现场督查指导,进一步规范了各级各类疫情防控工作。抗击疫情,无问东西,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