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区紧盯关键环节 筑牢疫情防控“五道墙”
冬春季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大武口区进一步统一思想,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思想不麻痹、措施不松懈,立足防早、着眼防严、强化防细、真正防实,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坚决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一是提高监测预警质量,筑牢边界“严防墙”。大武口区卫生健康局、集中隔离点、入石查验点等重要岗位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星海镇、各部门、各街道严格落实24小时信息通畅;各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哨点”医院时刻坚守岗位,不留死角落实疫情监测措施,不断提升监测预警工作质量,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进一步加大非法出入境行为打击、警示力度。持续做好境外返回人员预警,及时掌握入境人员信息,严格闭环管理措施,“人盯人”强化入石后规范居家健康监测管理,织牢织密监测管理网,坚决防止脱管。
二是强化“人”“物”同防,筑牢全区“统防墙”。按照自治区、市应对疫情工作指挥部统一安排,第一时间启动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入石人员排查、查验等工作,确保不漏一人。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强重点人群排查管控措施,堵住所有可能引起疫情输入传播的漏洞。加强对批发零售、掏箱入库、冷链运输等重点环节排查,及时掌握入石冷链食品信息。统筹工信商务、农业水利、市场监管、市疾控中心做好重点食品、重点环境、重点人员标本采集和核酸检测工作,现已开展9轮942份,已检测样本均为阴性。对农贸市场、医疗机构其他科室、快递外卖、交通运输等特定场所和行业从业人员每周开展一次核酸检测,现已开展2轮313份,已检测样本均为阴性。
三是严防重点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筑牢机构“联防墙”。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院内感染防控措施,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发热门诊设置运行、传染病病区布局、留观室设置、检查检验流程、预检分诊人员配备、医护人员个人防护、住院病人和陪护人员核酸检测、院内消毒等流程、推广预约诊疗等方式,减少人群聚集滞留,降低感染风险。加强养老机构、监所、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厅、交通场站等重点场所和公共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压实学校、托幼机构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及时发现、报告、处置可疑情况。加强社区返乡人员网格化管理,推动实现主动追踪入网入格入家庭,人员管理入网入格入家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四是加强防控物资和技术储备,筑牢应急“自防墙”。充分发挥医联体带动作用,开展流感防控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统筹安排疫情防控资金,为基层医疗机构采购医用冰箱、温度监控仪、肺功能仪等设备,用于保障疫苗接种安全和提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为基层医疗机构采购配发医用耗材、防护装备、消毒用品等防护物资,确保关键时刻防疫物资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核酸检测预案,健全协调支援机制,提升应急检测能力。
五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筑牢环境“群防墙”。以每周五志愿者服务日活动为契机,重点对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等环境卫生问题突出区域开展卫生大扫除。联合市创卫办、疾控、卫生监督等部门对百花市场及周边商户病媒生物防治进行拉网式排查督导,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持续抓好环境卫生整治,消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营造干净、卫生、整洁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和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措施,严厉打击乱排污。持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消除社会及群众麻痹松懈思想,提高群众的健康自我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