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前行——从枸杞之乡到贺兰山下
临时受命 奔赴抗疫一线
9月20日凌晨,中宁突发新冠疫情!职业的敏感,让我们每个医务人员做好心理准备,随时整装待发。24日凌晨接到电话,要求连夜集合,奔赴中宁抗疫一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没有片刻犹豫,简单收拾行李,于凌晨4点赶到医院集合。我们甚至来不及和爱人道一声辛苦,和孩子说一声再见,和父母叮嘱一声保重,便义无反顾奔赴一线,投入战斗。
不辱使命 抗疫枸杞之乡
25日一早天刚亮,我们就赶到本次疫情暴发地,素有“中国枸杞之乡”美名的中宁县。我们一行10人的任务就是在高风险区入户上门采集核酸。由于当地条件限制,只能住在同心县,每天奔波在同心中宁两地,往返150多公里。四点多起床吃早餐,一早赶到中宁,在封控区挨家挨户,一个个上门采集核酸,当地住宅区都是步行楼梯,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步行上去,一个一个敲开单元门,扫码、采集核酸,再一步一步下楼,再上楼.....敲门,大家打趣我们从事的是“敲门行动”。为了轻装上阵,队员们不敢吃、不敢喝,加上高强度的工作量,不一会就又饿又渴,两条腿和灌了铅一样沉重,但大家都咬紧牙关,默默坚持。关键时刻,既冲得上去,也豁的出来,只为应检尽检,不漏一人。为节约时间,马路边、单车上、公交站、廊椅上,匆匆填饱肚子,只为了快速赶到下一站,在奋战的每一天,大地是餐桌,微风相伴时,沙尘做佐料,就这样每天奔波在封控区的各个小区,晚上回到住处往往已经是11点多,精疲力尽。由于各种原因,经常搬家,住过方舱、学生宿舍等。
在中宁、中卫奋战的16个日日夜夜里,我们去过城里的单元楼,到过郊外的农家院,乘坐过大巴车日夜奔波在抗疫与抗疫路上,也坐着蹦蹦摩托车到田间地头农民家的土坯房,挨家挨户,不留一个死角,不遗漏一个人,确保全员核酸检测。
共克难关 铭记难忘瞬间
最困难的时候:在路边的桌子上爬着休息,地上垫块纸板就可以躺着睡着,有时候一天只能睡4个多小时,又要爬起来摸黑出发。
睡得最香的一次:一次,大家趴在小区门口的桌子上睡着了,那短暂的一觉,睡的真香。
最暖心的时刻:是收到单位送来的物资,吃到过甜滋滋的西瓜,香喷喷的手擀面、又脆又甜的枣子......当吃着冰冷的盒饭,热心的居民端来的热腾腾的蛋花汤,瞬间觉得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
“疫”路前行 从枸杞之乡到贺兰山下
10月9日,临时接到通知,收拾行李速回银川。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心酸,激动的是我们终于顺利完成任务回家了,心酸的是银川的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已经连续奋战多日没有休息,虽然,已经无数次搬家耗尽体力,但,我们的城市需要我们,守护家园,我们责无旁贷!便重新抖擞精神,每天依旧穿梭在银川市区的各高风险区采集核酸,虽然和家人近在咫尺,仍无法相见。
贺兰山下 身兼数职志更坚
10月16日夜间,我们10人小队外加2人被紧急抽调到贺兰山脚下一个集中隔离点执行疫情防控任务。由于新建的隔离点,各种流程需要梳理,工作压力很大,住宿条件非常艰苦,每天的工作量更大,每人承担一定数量的隔离人员,经常是刚刚脱下防护服,还来不及喘口气,又有任务,反反复复。除了采集核酸之外,要承担对工作人员、志愿者、民兵、维修人员疫情防护知识培训,人员健康检测,同时要负责阳性人员的转运。
为了配合隔离点政策,每天夜里十一点开始穿防护服,十二点开始采集核酸,确保凌晨六点按时封箱。身穿隔离服正常走路都感到呼吸困难,全部工作需要爬楼梯入户,有时一干就是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小时,贴身衣物都被汗水浸透了,虽然精疲力尽,还要认真填报各种信息,不敢有一丝懈怠。
大爱无疆 用担当书写忠诚
“疫”路前行,我们从枸杞之乡到贺兰山下,住的是毛坯房,睡得是行军床,吃得是盒饭,但,我们脸上永远洋溢着从容和坚强,每一个人,都克服困难,和时间赛跑,跟病毒厮杀,刘高旗腿部受伤未愈,因长时间爬楼肿痛难忍;刘佳、王芳夫妻均在一线,刘佳将两个孩子托付给父母,王芳连夜给家里安装监控,网购了足够多的速食米、面,将10岁的女儿留在家中;哈潇楠因长期吃盒饭胃病复发......我们都是一个个普通人,但疫情面前,我们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用担当书写忠诚。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疫情终会散去,我们终会迎来家人团聚、自由呼吸那一天!愿我们战而无畏,归时无恙。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刘高旗、刘佳、王芳、哈潇楠、潘从军、顾艳荣、叶彩玲、田小燕、李宁宁、吴晓慧、田丽娟、安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