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好医生 宁夏好护士】人物展播 ⑪
——张雷:对患者有“情” 对诊治有“心”

发表时间:2023-09-08 来源: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阅读量: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卫生健康行业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我们开设“宁夏好医生 宁夏好护士”2022-2023年度人物展播宣传专栏,逐一发布他们的典型事迹。

张雷—银川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

张雷有一份值得骄傲的履历:1989年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深耕口腔颌面外科35年,他从普通医生成长为专家学者,在口腔种植技术、面部微整形美容、毛发再生与移植、颞颌关节病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先天性唇腭裂和继发性唇裂的医治手术有独到的研究。他曾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台湾长庚医院等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先后荣获自治区“313”人才、自治区“劳动模范”“塞上名医”,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天使奖”等称号,多年来,他对患者有“情”,对诊治有“心”,用情用心脚踏实地地奋斗和拼搏,践行口腔颌面外科人的光荣与梦想。

做唇腭裂修复,让患儿重展笑容

“啊一下,让爷爷看看小嘴巴长好了没?”“嗯,孩子恢复得挺好,你们听,她哭的声音非常响亮很脆,接下来就是要教她发音了,还要注意别给吃太硬的东西,过段时间再来复查。”走进银川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张雷正帮一位术后10天的唇腭裂患儿做检查。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雷在唇腭裂修复方面的成绩和贡献有迹可循。

修补唇腭裂是张雷工作的主要责任之一,面对每一位患者,他总是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地缝制修复,每一举动都关乎着患者的健康和形象。以严谨和细致出名的张雷,每台手术中的每个步骤都要精细完成,直到患者露出甜美的微笑。

采访中发现,在一项项殊荣和成绩的背后,不仅是他医术的高超,更是医德的高尚。

2000年银川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通过“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基金会认可,开展对唇腭裂患者进行免费治疗,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张雷成为该项目唇腭裂修补的主刀医生,他带领团队利用各种渠道,进山区、下农村进行唇腭裂相关宣传,大大提高了边远地区群众对唇腭裂序列治疗的认识,受到了同行的好评,为提高全区唇腭裂患者的生活水平,他为贫困群众做过2000余例免费手术,像变魔术似得让先天的缺憾奇迹般地得以修复,让患儿重展笑容。

“这个孩子出生于1985年,家里很穷,他的出生给这个贫瘠的家庭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忧愁。因为他是一名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回忆起唇腭裂修补手术中遇到的感人事迹,张雷打开了记忆的大门,当时孩子约两三岁,父母带着四处求医,当时的口腔医学对他的帮助并不大,唯一的希望是去北京,但昂贵的医药费让父母望而却步。

了解这个故事后,他率领团队将患者及家属接到医院,免费为患儿进行唇腭裂修补手术,住院期间,张雷每天关心照顾患儿,给患儿准备零食、小礼物等,希望他尽早康复。在团队精心照顾下,小患者走出了唇腭裂阴影,拥有了甜美的微笑和自信的声音。如今这名患儿已长大成人并参加工作,每年还和科室医护人员有联系,看着健康成长起来的患儿,张雷更多的是感慨和欣慰。

在他看来,唇腭裂修复虽然只是改变患者的外貌,但这个改变足以影响甚至决定他的整个人生,让他们有做普通人的机会、有尊严生活的机会。

做医生,就要学无止境

“做医生,就要学无止境。口腔颌面外科是个系统的学科,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张雷说,除了耐心,精湛的医术更是至关重要的。从医35载,他在学习上从未止步,学有所思,思有所悟;学有所用,用有所长。他在全区率先开展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撰写的《弹性稳定咬牙合板治疗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在唇腭裂治疗方面,他总结出独有心得,主持撰写《腭裂语音训练》一书,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幼儿语音发展的规律特点,为开发腭裂语音训练机软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该书获得自治区版权局专利及宁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工作之余,张雷潜心钻研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他主持自治区、银川市科研项目10余项,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6项,其中2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获银川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其论文《脱钙人牙基质材料在齿槽突裂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为解决齿槽突裂修复过程中骨量不足的问题带来希望,该论文获自治区、银川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9年,

张雷担任宁夏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专业

硕士研究生教学任务。

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认真带教,

认真做好备课、讲课及手术示教工作,

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好评,

使多名优秀医学生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为社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