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又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运 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发表时间:2024-04-09 来源:银川市西夏区卫生健康局 阅读量:

阳春三月,西夏一家以自治区三甲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外运营

西夏区北京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于文萃南街,周边分布针怡林园、嘉宝花园、华荣园、中房西悦府、和佳居、祥瑞城市花园、景翠花园等多个居民小区,中心建筑面积2557,有专业技术人员22名,设有专家诊室、中医妇科诊室、中医儿科诊室、全科诊室、功能检查科室、中西药房、口腔科、中医康复室、中医馆、公共卫生科、住院部等功能科室及19张住院病床。配备有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DR)、多功能彩超机、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仪、骨密度测定仪、动态心电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仪等一批先进的检查检验设备。中心依托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资深中医专家下沉坐诊,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治未病”,“远程门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远程诊疗服务,通过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让检查在基层、诊断在三甲成为现实,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看病就医。

近年来,西夏区委、区政府为弥补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我区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定程度得到了缓解。

一是政策引领,促医疗资源下沉。结合西夏区实际,制定《银川市西夏区医疗健康总院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工作方案》,学习借鉴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持续加强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创新“紧密型医联体内网格化医共体”模式,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医疗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西夏区医疗健康总院牵头医院下沉各类医务人员112人次,开展诊疗活动78次,服务人数6300人次;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诊人次数达到101万人,同比增长20.76%,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诊疗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

二是扩大供给,解医疗资源问题。区委、区政府、医疗机构与运营商通力合作,让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医疗,实现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加强智慧医疗建设,医共体信息化平台挂号收费、门诊医生、住院管理等47个系统模块上线运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基层全面应用,门诊病历规范率达到97.88%。远程诊断中心高效运转,全年诊断远程心电22239例、影像7586例、超声4140例。基层诊疗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是延伸链条,服务就在家门口。按照“一街道一中心”架构,持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常春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怀远路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成投用,北京西路、朔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投入近400万元,建设西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兴泾镇卫生院中医馆,华西村卫生室、梦园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为基层配备DR、肺功能仪、除颤仪、救护车等一批医疗设施设备,15分钟城市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紧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小区居民张玉梅、尹淑萍二人说:“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这里设备齐全,离家近、不用排队等候,服务特别好。”西夏区聚焦分级诊疗、智慧医疗、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等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作用,通过选派中医药专家下沉基层坐诊,开展中医康复、推拿、针灸等特色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了名医共享、资源共享。

下一步,西夏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两会决策部署,聚焦医改重点领域,持续加强和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丰富“互联网+医疗健康”场景应用,努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导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