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破冰 激活基层医疗服务“一池春水”

发表时间:2024-02-05 来源:银川市西夏区卫生健康局 阅读量:

2023年,在西夏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市卫生健康委的悉心指导下,西夏区深入学习借鉴三明市医改经验,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创新“紧密型医联体内的网格化医共体”模式,推进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蹄疾步稳。

强化措施,夯实基层服务网底。自治区中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项目、常春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怀远路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成并投用,西夏区疾控中心实验楼、朔方路及北京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

积极探索,统筹药事管理保障。制定《银川市西夏区医疗健康总院药械统一实施方案》,逐步在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推行药品、耗材、中药饮片统一招采工作,实现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药事管理“三统一”,有效降低医联体成员单位药械采购成本,成为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内自治区首个开展药械统一的县区。

上下联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医疗健康总院牵头作用,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开展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2023年共下沉医师112人次,开展诊疗活动78次,服务人数6300人次。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诊人次数达到101万人,同比增长20.76%。面向基层举办新冠肺炎诊疗、中医适宜技术、李氏针杵疗法、中医药法等培训班17期,培训基层医务人员650余人次。

数字赋能,激发基层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建设,42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已上线挂号收费、门诊医生、住院管理等47个系统模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现已全面铺开,门诊病历规范率达到97.88%,极大提升了基层诊疗能力;健康总院远程诊断中心高效运转,2023年共诊断远程心电22239例、远程影像7586例、远程超声4140例。

整合资源,加强专科联盟建设。区委、区政府聚焦聚力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按照“紧密型妇幼专科联盟”的模式与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医疗合作,依托西夏区妇计中心新大楼,于89日挂牌成立银川市妇幼保健院西夏分院,填补了西夏区没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的空白,成为市辖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市级妇幼保健院合作的成功典范。2023年西夏分院门诊接诊3942人,完成转诊430人,收住院68人。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西夏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党代会及“两会”精神,以学习三明医改经验为抓手,围绕区、市改革决策部署,聚焦医改重点领域,狠抓工作落实,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一是持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基层内分泌、口腔、中医等特色专科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二是依托医联体内牵头医院,实行优质医疗资源和优质医疗技术人才的“双下沉”,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三是充分发挥医联体优势,建立西夏区医联体“人才周转池”,健全“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人员管理机制,确保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有序流动,激发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四是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推进西夏区疾控中心实验楼项目建成并投用,建设慢病管理中心,强化疾控与医疗健康总院职能,推动疾控与医联体协同发展,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五是不断丰富“互联网+医疗健康”场景应用,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全面上线运行,打通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信息通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继续发挥健康总院远程诊断中心作用,开展远程会诊、超声、心电、影像服务,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